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湯不止是喝的

香港人或廣東人重視湯水出名, 許多例子可佐證.   我們常常說的"回家喝湯", 除了說明重視湯水, 那湯亦包含家人的一份心意, 因為媽媽或妻子為你準備的湯並非隨便滾兩下的蛋花湯, 而往往是熬了幾小時的老火湯.  遇到過一個喜歡喝湯的特別例子, 一次參加一個廣東省短線旅行團, 重點是去品嚐頗有名氣的順德黃媽媽私房菜, 私房菜包括一道天麻魚頭湯, 見有位女團友竟然帶備保溫壺來, 把喝剩的湯全部盛走.  原來她不是第一次這樣做, 她之前來過, 留意到每圍枱一大煲的老火湯多數喝不完, 因為愛喝大概加上不想浪費, 她就不客氣照單全收. 

有次和朋友到一家川菜館吃飯, 點的其中一款菜是砂鍋雲吞雞, 一鍋雲吞雞端來時, 除了舀湯, 我還挾了塊煮得很"淋"的雞肉吃, 朋友以奇異的眼光望我一眼, 跟我說: 沒有人吃這些雞肉的, 煮過了的雞肉很"鞋", 一點也不好吃.  若是年青時遇到這情形, 也許我會覺得有點尷尬, 感覺在別人眼中不懂吃, 現在不介意這些了, 只要覺得自己喜歡吃就不管那麼多.  我回應朋友說, 煮透了的雞肉我照樣喜歡吃, 況且如果整鍋雲吞雞只吃幾粒雲吞也覺浪費. 其實我還想跟他說一番多次在親友面前提過的湯水營養被誇大論, 不過覺得許多人無非是追求吃的快感, 要讓人推翻根深柢固的飲食見解也非常難, 就打住了.   說湯水營養被誇大, 是指即使煲了幾小時的老火湯, 湯料的營養成份大部分仍保留在湯渣裡, 因此只喝湯不吃湯渣不止吸收的營養有限而且是浪費.  這個說法並非我創, 報章和網上早就有營養師論述, 主要理據無非是肉類的蛋白質和多種營養成份不溶於水. 

又有一次參加一個廣東省短線旅行團, 團裡罕有的有位外籍人士, 到吃圍餐喝湯時, 這位外籍人士除了跟我們一樣喝湯, 還專挑大湯碗裡煲過的連骨豬肉吃, 後來團友間慢慢熟絡了, 閒談起來才知道, 這位跟隨中國籍太太一起來旅行的外籍人士是居港近30年的英國人, 會說廣東話, 他說最愛吃煲湯煲"淋"了的豬肉.  一聽我頓時感覺遇到同道中人.  由這位英國人愛吃湯渣我聯想到西湯, 餐廳慣常提供的幾款西式湯根本是連湯料一起喝的, 就算是不太稠的羅宋湯, 相信很少人會特意隔開湯料只喝湯.   這跟喝中式湯時不愛連湯料一起吃, 兩者算不算是中西飲食文化差異呢?  我就覺得不是, 因為我還想到泰國人的冬蔭公湯和星馬人的肉骨茶都是連湯料一起吃的.  只喝湯不吃湯渣的習慣是否我們獨有我不清楚, 不過我相信在昔日糧食缺乏的年代, 人們不會不珍惜煲過湯的湯渣.  其實我有點懷疑, 香港人以至廣東人的只喝湯而棄掉湯渣, 是近幾十年生活富足起來才慢慢形成的講究飲食或說白點嘴刁的習慣.  

沒有留言:

瀑布之水天上來

連續大雨過後,去梧桐寨瀑布看一次瀑布是我的心願,其實出於好奇心,想看看跟平常日子有何不同。雨後山路仍然濕滑不好走,不敢呈強,止步於最小兒科較不費腳力的井底瀑,也算了結心願。雨後瀑布水量充沛,水聲更響亮。聽着水聲,呼吸着山間瀑布旁充滿負離子的空氣,感覺十分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