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

溫哥華的華人

早聽說過溫哥華華人多, 這次遊溫哥華, 深信此言不假. 入境溫哥華過海關時, 遇上的關員就是一名華人, 他跟我說流利廣東話, 不知道是否因這層微妙關係, 他接過我的特區護照和入境表後,幾乎看也不看, 飛快地蓋了個印就讓我過關, 連我的入境表地址欄填錯了他也不用我補填. 回程在溫哥華機場加航的櫃位check in時, 遇上的地勤小姐又是華人, 她看了我的行李箱一眼, 連磅重也不用便給我的行李套上標籤, 讓我直接放到輸送帶上. 機場過安檢時,因為我的隨身袋放了一個剛好100cc容量的小瓶子, 給要求打開袋子檢查, 碰上檢查的關員又是華人臉孔, 不過是說英語的. 連海關關員這種敏感位置都用上華人, 我覺得不單單是因為當地華人多, 更主要是華人已完全融入當地,得到加國政府的信任, 那兩名關員肯定已是加拿大籍, 在其他國家海關由外國人臉孔的當關員我還沒見過. 

  在列治文有家超市叫八佰伴, 適逢端午節擺了個專賣粽子的攤檔, 買粽子的全是華人, 見那賣粽子的售貨員時而說粵語, 時而說國語, 好像什麼中國話都會說似的. 那家八佰伴的貨品包羅萬有, 包括許多中國食品, 感覺好像身處香港的八佰伴, 不過香港的八百伴已經結業了. 分別去過一家茶餐廳和一家點心酒樓吃東西, 也讓我感覺像回到香港, 不止餐牌有中文, 侍應說廣東話, 顧客幾乎清一色是華人臉孔. 溫哥華也有唐人街, 我好奇去逛了一下, 感覺冷冷清清的, 聽朋友說, 現在列治文的某些商場已等同新的唐人街, 比傳統唐人街還熱鬧. 

  溫哥華始終是北美的一個城市, 走在街上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所見,還是西方人臉孔的居多, 華人多數集中在被形容為新唐人街那些地方. 

  在溫哥華期間, 我參加了一個洛磯山班芙的五天旅行團,發覺這家開設在溫哥華的旅行社, 顧客對象都是華人, 它的網頁和行程單張都用中文,到出發時, 見導遊、司機和所有團友都是華人臉孔, 後來得知, 這些華人臉孔除了我來自香港, 還有來自上海新加坡, 也有來自多倫多和美國紐約的. 導遊和司機都是移民溫哥華多年的香港人, 他們都很棒, 會說英語、粵語和普通話三種語言. 雖然一團人都是華人臉孔, 但來自四方八面, 這就有點讓導遊為難, 他本以為人人會聽普通話, 打算只以普通話講解, 知道有些團友原來聽不懂普通話, 後來全程都用廣東話和普通話雙話講解, 雖然同樣內容要重複多說一遍, 看見他仍然說得詳盡和有耐性,非常難得. 

沒有留言:

梁祝化蝶,比翼雙飛

前往水塘跑步途中,看見山邊灌木叢中有兩隻蝴蝶比翼齊飛,我走得很近也沒有把牠們嚇走,兩隻蝴蝶仍是很有默契地互相緊貼着翩翩起舞,就想起了梁祝的故事和不朽名曲《梁祝小提琴協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