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4日 星期六

狗狗也過聖誕節

帶孫女到尖沙嘴看聖誕燈飾,她同時被花花綠綠的K11商場吸引,硬着要逐層逛一遍。沿着自動電梯上到商場頂層,外面原來有個露天花園,聖誕節前夕同樣佈置得頗有節日氣氛,不過仔細看原來是個竉物公園。這個竉物公園剛好正對近期頗受熱議和好評的瑰麗酒店,我知道這酒店歡迎客人攜同竉物入住,因而想到這漂亮的竉物公園會不會是酒店住客專用。不過見竉物公園可以經商場通道自由進入,就算是配合酒店特色而設,這戶外設施也同樣歡迎非酒店住客使用。







所謂竉物公園,實際上是狗公園,其設計也是針對狗隻,因為竉物之中只有狗才常常被主人帶出戶外走動,不過屬新世界集團管理的這個竉物公園更具針對性,就是專為體形小巧的竉物狗而設,它的許多玩樂設施大狗根本通不過。

從一篇訪問瑰麗酒店CEO鄭志雯的文章得知,酒店甚至闢了一層做竉物的遊戲室,這說明酒店非常重視本地人的客源,因為外來遊客應該絕少帶同竉物入住。

我一直認為,Staycation只不過是因疫情不能外遊而衍生的短暫熱潮不會持久,這間五星級酒店如此看重Staycation的經營手法讓我感到意外。


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三

驅寒法

真正寒冷的天氣終於到來。最簡單的驅寒法,應該是穿足夠保暖的衣服和開啟暖爐。不過我發覺,像我這樣怕冷的,除非晚上躲進厚被子裡,日間要是靜下來,比如坐着看書,無論穿多少衣服,坐着坐着便會覺得手腳冰冷,要站起來做些熱身活動,或靠近暖爐。

最近嘗試了另一種同樣簡單卻比較進取的驅寒法,就是跑步出一身汗。不過除非一下樓就是運動場,要找一處跑得輕鬆舒服的地方跑步,就得不怕麻煩。我十分抗拒在有汽車廢氣的馬路旁邊跑步,於是揀了離住處20分鐘車程的元荃古道一小段山路來跑。




元荃古道由元朗伸展至荃灣,全程既長又高低起伏,我曾走過由南坑排至吉慶橋一段,也要花一小時,留意到靠近南坑排這邊有些路段平坦易走,山路空氣又清新,很適合練跑,於是有了這個想法。

生命在於運動,趁天氣冷動起來,既鍛鍊身體,又把寒冷驅走。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一場空歡喜

 從來不進馬場的我,因見國慶賽馬日購票入場有機會獲得一份精美又實用的禮品,是個款式和顏色單看圖片我已喜歡的背囊,於是破例進沙田馬場趁熱鬧。禮品限量而且並非即時領取,要待幾天後看看有沒有收到領取通知。結果我收到通知,很開心。 找了一天有空到灣仔禮品中心領取背囊,後悔我當時沒有即時把背囊揹在肩上,只是當公事包般手臂夾着,後來在逛灣仔電腦特區商場時丟失了。 估計因為只顧在商場看東西,背囊什麼時候丟失自己也不覺察。這個專賣電腦產品的商場環境雖然狹窄,卻有三層,而且每層都像迷宮般兜兜轉轉,要不是想尋找一些電腦用品,其實我很怕逛這類充滿壓迫感的地方。後來我逐層再走一遍嘗試找尋失物,轉到有點頭昏腦脹都找不到,不禁後悔進了這個鬼地方。

不過說到底,遺失東西怪自己不小心,只是有感自己連狹窄的商場環境都忍受不了,應該從此謝絕進入該類商場了。


2022年9月11日 星期日

居家隔離感想

 以為到指定診所看過醫生, 回家吃藥, 就像以往患上感冒一樣, 過幾天就如常一樣生活, 原來一旦醫生知道你快測是陽性, 就逃不過隔離的命運.  至於隔離地點, 填報網上表格時雖然有隔離營和居家隔離的選項, 不過最終要由衛生防護中心根據你填報的資料來決定.  我怕入住隔離營, 當然選擇居家隔離.  在等候衛生防謢中心回覆期間, 當天便接獲衛生署人員來電, 說會上門派發隔離手環, 我問是否表示確認我可以居家隔離. 他說他只負責派發手環和防疫包.   見他身穿保護衣自駕私家車前來, 車上滿載防疫包, 明顯是像抗疫的士那樣由政府承包的臨時外聘人員. 不過他的職責還包括親手幫我戴上隔離手環和監督我即時下載連結手環的監察軟件, 並提醒我手機的藍牙、wifi和定位功能要長開. 這讓我感覺那個隔離手環就像家居閉路電視鏡頭一樣厲害, 就差沒有視像. 跟該名衛生署指派職員聊起, 他的確是像抗疫的士那樣由政府承包, 我問他不怕接觸確診者嗎, 原來他也像之前接載過我的抗疫的士司機一樣確診過, 現在康復了. 看來確診並不可怕.   

隔離屆滿自行剪下的手環

正式的隔離令兩天後才通過短訊傳至我的手機, 不過在這兩天裡卻不停接收到自稱衛生署或衛生局的人員來電和短訊, 一時衛生署一時衛生局弄得我好混亂, 令我懷疑其中是否有詐騙者, 後來弄清楚新一屆政府的確設立了衛生局, 幸好來電都只是關心居家隔離的人有沒有需要幫助.  

原本以為居家隔離沒有什麼大不了, 不過因為事前沒有準備, 我早餐慣吃的麵包就沒得吃, 要改吃別的東西, 有時索性把早餐和午餐合併為一餐. 衛生署人員來電說如需要物資支援可致電熱線, 我也曾考慮過好不好致電熱線看看有什麼東西支援, 不過熱線常常打不通.    

居家隔離不能外出的一星期裡, 倒是讓我有許多時間靜靜思考這次疫情的種種事情. 疫情初期人人搶口罩, 香港不容易買到口罩, 那時我正在沒有疫情的土耳其旅行, 團友們受香港親友影響, 也在異國搶購口罩. 我沒有跟風去搶購, 因為我不覺得事態有那麼嚴重, 我也很抗拒戴口罩, 那時並沒有規定戶外必須戴口罩. 想不到後來疫情蔓延全球, 而且持續了三年.  現在香港口罩氾濫, 人人每天都戴着口罩出門, 不能以真面目示人, 疫情又反覆, 但不少有識見的人士認為, 這場疫症應該接近尾聲, 估計明年中恢復常態的機會很大, 但願如此, 更希望再早一點恢復常態.     


2022年9月2日 星期五

珍拉丁的回憶

我發覺自從跟谷歌大神成為朋友, 他在不少事情上會提醒你, 比如旅行記憶.   多得谷歌提醒, 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同月份, 在馬來西亞珍拉丁的Club Med渡假村有段美好的回憶, 而且停留期間每個晚上都是令人難忘的愉快晚上.  



2022年8月26日 星期五

感染COVID-19求診記

說不怕受感染還是要來了.  已依足政府建議打了三針疫苗, 在家裡做快測仍然出現陽性.  

曾慶幸新冠病毒蔓延三年以來幾乎沒病過, 說幾乎是因為疫情蔓延初期也看過一次醫生, 那次因有感冒症狀預約到政府診所看病, 印象特別深刻.   進入診所大門時已被職員截停, 說我戴的口罩不合規格不能進入, 不過這職員好人, 他知道我沒有別的口罩可替換, 遞給我一個新口罩, 並解釋說診所要求所有進內的人都必須配戴外科口罩.  等到見醫生, 推門進去, 見病人坐椅與醫生之間放置了一部體積不算小的空氣清新機正開着, 這無形中將病人與醫生之間的距離拉遠.  我跟醫生訴說喉嚨痛和有咳, 醫生並沒有像慣常做法一樣叫我張口檢查, 也沒有拿聽診器按在我的前胸和背部聽一下, 感覺整個診症過程馬虎.  之所以這樣, 我明顯覺察是因為醫生不想跟病人有近距離接觸.  醫生給我配藥單的同時, 附了一張做深喉唾液檢測的指令, 提醒我兩天之內必須交回樣本, 以確定有沒有感染新冠病毒.  隔天交回樣本後不久, 就收到短訊通知沒事.

這次自我快測呈陽性, 我沒有乖乖地即時上報, 主要是因為身體不適的症狀跟以往患感冒時一樣, 又據說快測的方法不一定準確, 打算再多做一兩次快測再作決定. 查看政府衛生署網頁, 建議初感不適的人可服用連花清瘟膠囊, 反正早前已獲免費派發, 便依建議服用. 不過兩天內連續服用了一整盒共24粒膠囊感覺毫無幫助, 而且由最初只是喉嚨有輕微不舒服, 發展到頭痛、肌肉痠痛和咳嗽. 還是根據政府網頁指引, 我找到了醫管局轄下原來有7間指定診治感染新冠病毒病人的診所, 於是趕緊網上預約, 卻發覺多次登入都顯示全部診所已被約滿. 我不氣餒, 繼續嘗試, 希望有臨時取消的名額可以補上. 經過不斷嘗試, 終於讓我約到天水圍社區健康中心診所.  原來政府不止設立了7間指定診所, 還專為往來診所的病人提供點對點的抗疫專用的士接送服務, 診治和接送都是政府免費提供.  



按約定時間提早預約了抗疫專用的士.  見的士司機全身裹着防護衣, 已讓我意識到自己是個帶菌者, 抗疫的士是開窗不開冷氣的, 不過迎着風不覺得熱.   到了指定診所, 更覺得氣氛有些凝重. 診所內站立了不少工作人員, 全都穿上保護衣, 不待我踏進診所門, 已有一名穿保護衣的工作人員引領我直接進入專用升降機, 讓我自行到一樓登記. 一樓同樣到處站立着不少穿保護衣的工作人員, 我感覺他們的職責就是不讓病人隨意走動.  我把手機預約的截圖和身份證遞前給登記處職員看, 她說只要身份證就可以. 不過同時帶點命令的語氣要我將身份證朝向她, 我出示身份時只是隨意遞前, 沒留意擺放方向. 這位登記職員好明顯是害怕觸及我這位病人的身份證, 怕被感染. 聯想起上面說那位醫生, 雖然面對面, 卻因怕被感染而隔空診症, 既然醫生都怕, 我覺得這位職員的行為就不應苛責了. 

因為我早已在醫健通登記, 所以見醫生時他不必問已知我打整三針疫苗, 只是問我發病經過. 他完全不似我曾提及那位隔空診症醫生那樣害怕接觸病人, 態度和藹可親, 他用聽診器聽過我的肺部後, 說沒有大問題. 隨後說會給我服用一款新冠口服抗病毒藥. 他對這款外國新藥也解釋得很詳細, 特別叮囑因為是抗生素, 必須完成整個療程, 即把全部藥吃光.  拿藥單時, 醫生又提醒我, 因為我的快測未上報, 必須再做一次深喉唾液檢測, 自行採樣, 兩天內交回.  到取藥時, 隔着一層半透明膠的藥房職員派給我藥時, 感覺跟登記處職員一樣誠惶誠恐, 以往到政府醫院或診所看病, 藥房取藥時都是核對號碼牌和姓名, 這間指定診所藥房職員可能害怕接觸到病人號碼牌, 不讓病人交回號碼牌, 只是放在取藥窗外遠望一眼, 連病人姓名也沒核對, 真怕他們派錯藥. 






 

2022年8月22日 星期一

藥膳自助餐

 自從限聚令放寬和餐廳恢復晚市, 香港市面的熱鬧情況跟沒有疫情時沒兩樣, 商場人頭攢動, 許多食肆旺場.  就拿一些酒店自助餐來說, 訂位也要排到一兩個星期後.  本以為吃一次自助餐口罩要不停地又戴又脫下那麼麻煩會窒礙人們光顧, 卻原來市民早已習慣並不介意.   最近試了百樂酒店剛推出的藥膳自助餐, 同樣座無虛席. 

說藥膳其實不完全對, 因為只是部分食物加入了藥材烹調, 自助餐還是一貫的多樣化. 畢竟這種特色自助餐少見, 我是在網頁上看到酒店這樣推介而光顧的:


結果, 網頁推介的8種藥膳我只試了7種, 因為食物種類豐富讓我忽略了.  雖然標榜藥膳, 這裡的自助餐也有吸引小孩子的朱古力噴泉和雪糕.   我最讚賞的是藥膳紅酒燴牛肋條, 但嚐不出加了何種藥材, 只覺好吃.   另外讓我有意外驚喜的, 是用了印度薄餅夾着即切燒豬肶肉吃, 而捨棄旁邊的咖哩雞, 感覺味道更可口.   












2022年8月1日 星期一

送機有感

天色清朗, 乘機場巴士到機場送別兒子, 一路上看風景, 最熟悉不過的是車行在青馬大橋上望海的風景。 


送別是令人傷感的事情, 通常是親友長時間離開香港或移民他國不再回來才會去送行, 之所以傷感, 是因為以後彼此再見不到面, 或不知道何時才能重聚, 套用李商隱的詩句"相見時難別亦難"再恰當不過。 傷感之餘, 也憶起蘇東坡寫的一首詩: 

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鴻飛那復計東西。

每當想起這首詩時, 什麼離別傷感便會放到一邊, 心境坦然, 覺得人生就是這樣。

上次踏足香港機場差不多是三年前, 那時候進入機場範圍的人除機場員工外, 必須出示當天有效機票, 送機者一律被禁止, 當時為何有這規定, 大家心知肚明。 現在機場平靜了, 送機沒問題, 不過因疫情關係, 按規定, 機場範圍都跟食肆一樣要有疫苗通行證才可進入。 可是當我由巴士總站步入機場抵港層, 再登上離境層時, 一路上完全沒有工作人員要求檢查疫苗通行證, 就連掃安心出行二維碼的標誌也見不到。 

趁這個機會環顧一下疫情下的機場是什麼樣, 雖然不似往日熱鬧, 離境層的座椅卻座無虛席, 說明出行和送行的人都不少。 航空公司的登記櫃位只有限度開放, 不過出發航班的登記人龍都頗長, 看來每班機都客滿。 機場商店有不少仍然關門, 但不至於冷清。 送完機準備離開時, 遇上一大群看似小學生模樣的學童由老師帶領着到處參觀, 場面熱鬧。 



今天送機除了有點傷感, 意外發現原來機場範圍可以自由進入不用檢查疫苗通行症, 我不清楚是機管局不依例辦事, 還是想走在前頭, 打算全面解除疫情帶來的諸多限制, 不過我最關心的當然是窒礙出外旅遊回港要隔離7天的規定。

2022年7月29日 星期五

試一回酒店的自助早餐

 早餐我向來不會不吃, 不過幾乎必定在家裡吃, 因為習慣吃三文治喝咖啡, 這兩樣東西在家自己弄實在太簡單, 而且比在餐廳吃便宜得多. 最近忽然有一個念頭, 就是到酒店試一回自助早餐, 之所以有此念頭, 全因疫情影響已經三年沒出外旅遊, staycation那種入住一兩晚本地酒店當旅遊的方式我實在提不起興趣, 在酒店吃自助早餐卻是我每次旅遊美好回憶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優美環境的渡假酒店裡, 所以決定試一回在香港的酒店吃自助早餐.     

在我的認知裡, 酒店自助早餐應以服務入住酒店的客人為主, 這應該也沒錯, 因為入住酒店通常包早餐, 所以酒店也甚少推廣自助早餐.  我揀了餐廳環境和景觀都不錯的維港凱悅尚萃酒店The Farmhouse試自助早餐, 嘗試致電訂座, 才知早餐不接受訂座. 早上大約8時到達餐廳, 已見餐廳門口有若干人在排隊等候, 登記入座時, 才知自助早餐是限時1小時的, 看見門口還有一張提示紙板, 大意寫着早餐分三個時段: 8時前不用等候; 8至9時要等候幾分鐘; 9時後要等候超過10分鐘.  這個安排, 可見自助早餐的受歡迎程度不低, 完全出乎我意料. 大概因為我到的時間不算太晚, 可獲安排坐窗旁位置, 可以一邊吃早餐, 一邊欣賞海景.  






按常理推測, 在酒店吃自助早餐的應該多是入住酒店的客人, 而酒店入住的客人通常大多是遊客, 可是我眼見餐廳裡的客人似遊客的並不多, 外國人面孔的就更少, 還見有些客人是穿着酒店的浴袍進餐廳的, 我猜這些正正是來享受staycation的本地人. 這情景令我相信, 熱衷於staycation的香港人應該不少. 疫情雖然令旅遊業停頓, 與旅遊業相關的酒店卻因香港人的變通做得有聲有色. 

 

2022年7月21日 星期四

抹茶下午茶

酒店的餐廳為吸引更多本地客, 會不定時推出不同特色或風味的自助餐和套餐, 迎合夏天, 百樂酒店就推出了令人有清涼感覺的抹茶下午茶自助餐.  揀了較少人的非假日去試, 卻原來自助餐只限星期六、日和公眾假期, 平日的下午茶是擺設精緻的套餐形式, 不過也是以抹茶為特色. 

其實我不太喜歡那種擺設得漂亮的精緻下午茶, 只因過往的經驗告訴我, 這類講究視覺美的下午茶, 當精緻的食物架擺放到面前時, 的確令人眼前一亮, 甚至忍不住"嘩"的一聲, 但在不同場合試過多次, 食物都沒有太大驚喜.  記得11年前在全港最高的餐廳Cafe 103吃下午茶那次, 當服務員把木書架狀的食物架擺放到桌上時, 我的眼睛都瞪大了, 感覺真有氣勢. 那時餐廳名稱仍叫朱古力圖書館(Chocolate Library), 所以連食物架也設計成書架模樣. 不過吃完那次下午茶後, 味蕾的記憶只剩下一個甜字. 



百樂酒店平日的下午茶雖然不是自助餐, 抹茶風味我也喜歡, 故且一試.  套餐包括11款鹹甜點心, 分三層擺放, 最上一層是三款鹹點, 其餘都是甜點.




海膽抹茶冷麵

抹茶堅魚珍珠蠔

抹茶鹽唐揚雞

抹茶流心多士

抹茶豆腐慕絲蛋糕

抹茶林明頓

抹茶忌廉芭芙

紅豆抹茶卷

抹茶朱古力慕絲蛋糕

抹茶北海道3.6牛乳奶凍

抹茶鬆餅
總括來說, 我最欣賞的是香滑可口的奶凍, 其餘的實在難以置評, 這再一次印證了我之前說的擺設精美漂亮的下午茶未必好吃的說法.  







2022年6月27日 星期一

捅了個黃蜂窩

 幾年前在家裡的露台給黃蜂螫了一次, 當時的情形是看見有隻黃蜂飛近, 我用扇子趕牠, 誰知一趕引出一群黃蜂來, 群蜂沒法逐一驅趕, 結果被螫.  被黃蜂螫了的一段日子嚇得我不敢步出露台半步. 隔了一段日子, 我循黃蜂飛出來的方向查看, 發覺原來在洗衣機背後隱藏了一個不大的黃蜂窩, 最後小心翼翼地用漂白水和鏟子清除掉.   

蜂螫的痛楚早已忘掉, 想不到昨天同樣事情又再發生. 同樣是在群蜂亂舞防不勝防的情況下被螫, 事前並沒察覺露台放了盆蘆薈的凳子下藏着個嚇人的黃蜂窩. 







因為有被螫的經驗, 雖然痛但這次沒慌張, 我即時用白醋浸洗傷口, 痛感很快便舒緩.  至於那個黃蜂窩, 比上次的大得多, 我不得不份外小心翼翼去對付. 我先用一把強力風扇向着露台吹, 目的是以氣流防止黃蜂飛進屋內, 然後一手拿着殺蟲劑噴霧, 一手拿着長鉗捅破黃蜂窩, 對準洞口噴殺蟲劑時, 洞口即時飛出十多隻黃蜂來, 於是趕緊關起露台門.  不知道是否那瓶殺蟲劑放置得太久失效, 還是殺蟲劑不足以消滅黃蜂, 黃蜂沒有即時斃命, 姑且觀察一天再算.  其實我非常抗拒殺蟲劑那陣刺鼻氣味, 第二天改用另一種方法, 就是向黃蜂窩噴大量消毒泡沫, 心想, 泡沫足以令黃蜂缺氧窒息.  噴過了消毒泡沫後, 仍見有幾隻黃蜂從窩裡爬出來, 看似乏力飛起.  這個時候, 我再拿出電擊滅蚊棒, 決心直搗黃蜂窩. 一隻手以長鉗捅開整個黃蜂窩, 另一隻手開啟電擊棒去迎擊爬出來的黃蜂.  最後, 大部分黃蜂被消滅掉, 只有幾隻僥倖逃脫.  黃蜂窩裡面是什麼樣子的也看得一清二楚. 

焗豬手

 個人經驗, 在餐廳很難吃到令人滿意的焗豬手, 以往幾次在不同餐廳點吃焗豬手都令我失望, 包括在以焗豬手聞名的德國旅遊時吃的焗豬手餐. 以行外人猜測, 我估計是原隻豬手肉厚不易控制火候, 烤焗的時間不夠怕未熟透, 烤焗得過份肉質變硬甚至焦黑.  

幾天前再次在餐廳吃焗豬手, 不過這次是在酒店的餐廳裡, 感覺酒店的餐廳會比較重視烹調, 姑且再試一次. 結果沒有失望, 是我第一次吃到有滿足感的焗豬手.  這是在悅品天秀酒店的The Platter吃到的焗豬手餐, 屬於半自助餐, 除了這份餐, 還可隨意吃沙律和甜品.  










2022年6月20日 星期一

健怡自助午餐








如果從上面的照片猜測, 大家猜得到這是在哪裡用餐嗎?  這是我在會展中心薈景餐廳Congress Plus吃自助餐時拍攝的食物, 自助餐雖然是任吃, 不過吃完以上的食物, 再加上兩款餐湯、果汁和咖啡, 已令我抱腹了. 大概因為見雞蛋仔好吃吃了雙份, 西餐湯的周打魚湯我十分欣賞又喝了兩碗更易飽肚, 要知道, 西餐湯都是濃濃的連湯料一起喝, 可以填飽肚子的. 

這個有街頭小食雞蛋仔的自助餐叫健怡自助午餐, 沒有大魚大肉, 主要是沙律和甜品、 中西餐湯, 另外不限添飲的果汁和咖啡. 平日午餐我甚少吃飯, 喜歡吃茶點, 網上留意到這個自助餐, 覺得值得一試. 結果沒有失望, 還有驚喜.  那雞蛋仔比街頭小食更好吃就是一個驚喜, 它之所以好吃, 其中一個原因是剛剛烤製拿出來. 不止雞蛋仔熱烘烘, 各款麵飽都是逐小量烘熱了擺放出來, 所以連麵包也好吃.  因為是以輕食為主的自助餐, 所以收費不貴, 每位只需$138.  不過餐牌上也有另外的選擇, 就是加50元選一樣主菜.  另一驚喜, 是一邊吃自助餐, 一邊可以欣賞特大的海景.  





  

室內緩跑道

做運動我喜歡在空氣清新的戶外,不過最近發現香港公園體育館內有條冷氣緩跑道,跑起來完全不出汗,而且因為位處半山,使用的人不多,是個十分暢快的體驗。 這條緩跑道設置在多用途球場(籃球、羽毛球、排球)上方的環廊,可謂善用空間。其實不止善用空間,也善用冷氣,舊體育館多用途球場的設計沒有緩...